在漯河市召陵区青年镇前谢村村室,退休教师刘桂荣精神矍铄,正以自家“廉洁自律守初心,勤俭持家传美德;克己奉公担使命,睦邻友善树新风”的家风家训,与村里的党员干部分享交流、共话清廉。“清廉,就像井里的水,清澈干净,滋养心灵。”她娓娓道来,“愿大家严树家风,通过言传身教,让后人成长为新时代建设的佼佼者。”此刻,廉洁已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乡土之间的言传身教。
这一幕,正是召陵区纪委监委精心编织“家庭护廉网”的生动缩影。为培育涵养优良家风,近年来,该区纪委监委深入挖掘中华传统家训精华,编印《许慎故里好家风》字帖,精心摄制《家风的底色》等微视频,打造王拱璧纪念馆、后油李村家风亭等廉洁文化地标,为家风建设注入深厚历史底蕴与地方特色。
为提升家风建设实效,该区纪委监委部署开展“1+1、1+N”式廉洁家访,倡议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分级负责、分工协作、全面覆盖等原则,以谈廉洁、谈作风、谈困难、谈建议等“四个必谈”为主要内容,全方位掌握党员及干部家属的思想、工作、生活和家风情况。同时,在走访时通过宣传纪法知识,通俗易懂地为家属讲解党员干部最容易违反的党纪法规和典型案例,凝聚‘组织+家庭’双重监督合力,充分发挥家庭在助廉促廉中的积极作用。
此外,该区纪委监委将村(社区)作为家风教育的主阵地,巧用“非遗+”“节庆+”“阵地+”等载体,将家风教育更深融入寻常巷陌,融入基层治理末梢。青年镇在王拱璧纪念馆开设廉政课堂,讲述清官故事;老窝镇崇仁村在村文化广场开展“家长夜校”活动,以分享家风故事、演唱家风歌曲、观看家风影片等形式,引导家长在点滴中涵养子女德行;天桥街道滨河路社区利用“星光夜市”以廉会客,共赏清廉剪纸、清廉非遗扇等廉洁文化作品。
“家风连着党风,家廉才能政廉。”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三位一体”联动,不断创新勤廉家风家教模式、内容和载体,积极拓展家风教育阵地,引导全区党员干部及家属守牢家庭“廉”防线。(雷舒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