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白素丽)今年以来,召陵区针对部分中层干部存在的“庸、懒、散、软”、“中梗阻”等问题,从强化中层岗位监督工作入手,抓实底、下真功,采取以下举措,全面提升广大中层岗位人员的履职能力,贯彻落实从严治党向纵深延伸的需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真正使“小窗口”发挥了“大作用”。
一、清单化明责确权。由区编办牵头,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厘清全区各单位中层岗位职责权限,科学编制了职权目录;在此基础上,各单位党组织负责对177个中层岗位职责权限进行全面分项梳理,明确职权名称、内容、行使主体和法律依据以及条件、程序、期限和监督方式等,制作出权力运行流程图,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通过梳理出的各部门权力清单,让每个中层岗位干部都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责、权、利是什么,让每个群众都知道自己可以监督什么,怎么监督,按章办事,按程序办事、真正实现工作职责明明白白,干部干事清清白白,群众监督直直白白。
二、科学化晒责监权。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了“阳光召陵”中层权利运行监督平台,集网上大厅、便民服务、业务审批、行政监察、协同办公等学廉践廉为一体的服务系统。实现了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模式。并对便民服务中心的62个为民办事窗口142个行政办理项目办理事项的权利范围、运行流程和运行过程在“阳光召陵”中层权利运行监督平台上进行公开晾晒,让群众监督留言提意见,防止权力在执行环节变通打折走样,做到服务全程公开透明,将办理事项在十日内办结办理时限减半,两日内承诺办结的转为即办事项,重点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申报材料、同一事项重复提交的材料等。对需要提供报告或申请文件的,简化为表格形式。切实解决门槛多事难办、环节多效率低,只“挂号不看病”、“只受理不办理”群众办事慢、办事难问题。特别是把干群关心、关注的政策性事项作为公开重点,增加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彻底把我们的“底儿”交给群众,把“权利”还给群众,让单位“小窗口”发挥“大作用”!
三、常态化严查规权。开展了“三专”治理活动。一是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治理。重点治理扶贫专项资金、涉农项目资金、民生救济救助、扶贫攻坚领域等项目管理资金使用情况,操作程序是否规范、透明、公开,资金是否下拨到位,发放对象是否准确,使用是否到位等,大额度支农资金是否通过招投标方式落实到位。通过专项整治,重点解决中层岗位权力运行中存在突出问题,制止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错误行为,确保补贴资金足额发放到位。二是围绕违纪违规问题易发多发领域的中层岗位开展专项巡察。针对群众反映强烈、违纪违规问题易发多发的中层岗位,由区巡查办牵头,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专项巡察。目前,对民政、教育、交通、财政、城建局5家单位开展了专项巡察,。三是围绕规范中层干部行为开展专项评责。区中层岗位监督治理评责组根据履职尽责、勤政廉政、行政审批、为民服务等方面内容,分别对公共服务类、执法监管类的前5位和末5位考评对象进行考察。对测评得分排名考前、考察优秀的,授予“群众满意股室长”称号,予以通报表扬,建议所在单位年度考核中优先考虑优秀格次,并建议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对测评得分较低、考察不合格的,其股室作为“整改股室”,予以全区通报,责令本人作出书面检讨,并在年度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格次,该单位分管领导予以警示谈话。整改期满未整改到位的,建议其所在单位按照相关程序免去其职务。(召陵区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