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资源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素材,是最生动的党史教科书。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一纪检监察组立足监督单位实际,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监督推动红色档案更好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主题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激发党员爱党热情、提升党性修养,助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走深走实注入精神活力和力量源泉。
善用“加法”,明确要求压责任
“总书记要求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挥好红色档案‘资政育人’作用,不仅是一项单纯的业务工作,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政治责任。”该组组长张华云座谈交流时说到。为监督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到实处,该组督促监督单位梳理政治任务清单,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明确工作措施,制定本组政治监督清单,每月监督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组长张华云带队深入市委史志研究中心、市档案馆,与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交流,通思想、压责任,提建议、明要求,确保责任上肩、措施上手、工作上心。
勤用“减法”,强化学习破阻力
“档案工作法制性强、政策性强、业务性强,做到精准监督,必须知政策、懂业务、熟流程,只有通过学习变‘门外汉’为‘内行人’,补齐能力短板,减少工作阻力,监督工作才能更顺畅,效果才能得到保证。”该组王广积说。据悉,该组将监督推动红色档案变“活”教材,作为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的有力抓手,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和重点工作台账,将档案业务知识学习纳入组周一集中学习的重要内容,先后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档案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档案法》等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电子档案管理、档案开放鉴定、字画档案整理等基本业务流程,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为精准监督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巧用“乘法”,嵌入监督聚合力
该组坚守监督第一职责,紧盯“收”“藏”“展”关键环节,对红色档案“资政育人”责任落实开展“嵌入式”监督,督促市档案馆与市委史志研究中心互联互通、协作配合、凝聚合力,做出乘法效应。在红色档案收集上,利用网络、新媒体面向社会发布征集公告,深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烈士陵园、县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单位,现场征集红色档案史料,并与市委史志研究中心编纂的《漯河史志故事》有机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红色档案工作新格局。在红色档案存放上,要求市档案馆对65卷、2834件、139册和372张照片红色档案材料建立红色电子档案专题数据库。在红色档案展示上,联合市委史志研究中心、市档案馆举办“红色档案讲党史”“档案话百年”“光影漯河·时代记忆”等主题档案展,扎实开展红色档案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活动,鼓舞受众从红色历程中汲取力量,筑牢思想根基。
妙用“除法”,聚焦重点增成效
该组始终坚持效果导向,通过落实“用红色档案讲好党史故事,讲好漯河故事”的重点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去除懒政思想、歪风邪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激发担当作为,从而更好发挥红色档案作用,彰显派驻监督成效。一方面督促市档案馆、市委史志研究中心结合工作职责,深挖馆藏红色档案资源,联合推出《档案见证漯河红色记忆》微视频和《红色档案讲党史》系列广播节目;另一方面联合打造档案文化精品,编辑出版《漯河革命历史档案选编》《漯河老照片集》《漯河史志故事》《漯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录》等多部编研成果,进一步鼓舞人们从红色历程中汲取力量、勇毅前行,不断砥砺党性、涵养党性。
“开展这项专项监督,既深化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又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提供了有力抓手,我们组将着力发挥派驻监督优势,以更深、更严的监督,推动红色档案焕发‘新活力’、释放‘大效能’。”派驻第一纪检监察组组长张华云表示。(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一纪检监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