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口头禅
舞阳县辛安实验学校 薛桂梅
我的母亲是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民,为人忠厚朴实,讲不来大道理,可她自有她朴素的思维方式和朴实的乡土语言,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口头禅。这些口头禅虽然充满乡土气息,却饱含着许多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是母亲一生为人处世的准则。
母亲挂在口头上的是“跟啥人学啥人,跟着巫婆学下神。”因此,母亲要求我们兄弟姐妹一定和那些品学兼优的孩子们做朋友,远离那些小偷小摸的人,远离满嘴脏话的人。记得我哥哥上中学的时候,因为个子高,学习成绩好,打一手漂亮的篮球,很有号召力,很多孩子都想和他一起玩,所以,我们家天天都是人来人往。母亲对哥哥说:“你的朋友太多了,而且有的举止粗俗,言语龌龊,你必须筛选一下,留下那些忠厚老实的孩子;另外,不要成群结队地只知道玩儿,你们这样,已经影响了街坊邻居,人家会有意见的。”哥哥接受了母亲的建议,选了几个品学兼优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一起学习。
为了让我们家人团结一致,母亲常告诫我们的是“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记得刚刚分产到户的时候,母亲和叔叔伯伯家组成了家庭互助组,各家根据实际情况买农具、养牲口,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在种好自家责任田的同时,互相帮助。因为母亲的巧妙安排,我们几家不仅按时耕种,还能在农闲时间做一些小生意贴补家用。后来农民工进城大潮开始,母亲不仅指挥着家里人干农活,还让年轻人外出打工。每次外出,母亲都让我们互相照应,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几个抱成一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很快就积攒了一笔钱。我们家是村里第一家盖起小洋楼的人家,村里第一辆农用车、小轿车都是我们兄妹开回来的。
在为人处事方面,母亲说的是“吃人一口,还人一斗”。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有一次,我家来了客人,母亲借了八个鸡蛋做菜。没几天,母亲拿了十六个鸡蛋还给邻居,我觉得母亲真是傻到家了。母亲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借一还二’是老祖宗的规矩。人家借给我们,救了我们的急,我们应该心存感激,这多出来的八个鸡蛋,就是我们对人家的感谢。”母亲的话,我似懂非懂,可我记住了“借一还二”的祖训,也记住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优良传统。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家盖房子的时候,村里的老少爷儿们来帮忙,母亲总是把好饭菜给老少爷儿们吃,我们只能吃黑窝窝就咸菜。我不高兴,说哪怕留一部分给自己也可以啊。母亲严肃地说:“别人放着自己家的活儿不干,到我们家干活儿,本身就是对我们的尊重,如果我们不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人家,就是我们的失礼。好饭菜给别人吃了,人家干起活儿来更有劲儿,以后也还会愿意帮我们家的忙。”
母亲的口头禅里有一句是“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母亲身材瘦小,不能帮邻居们干力气活儿,却是乐于助人的楷模。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为了给堂姐赶嫁妆,累得腰椎间盘突出;为了陪三婶生孩子,自己累得住进了医院;为了帮孤儿说媳妇,每天晚上走村串户,终于让顺子有了一个温暖的家。至于义务给邻居看孩子、做衣服、剪窗花等小事情,更是多得数不清。
母亲的口头禅还有许多,诸如“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等等,都是劝人学好、与人为善的正能量。正是母亲这些朴实的口头禅,教会了我做人最基本的道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些口头禅,它们已经印到了我的脑海里,融化到了血液里,成为滋养心灵、洗涤灵魂的净化剂。
现在我也做了母亲,我会把母亲的口头禅说给我的孩子,让她成为一个有爱心、明是非、充满正能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