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翟耀 甘泉 双瑞)民营企业家是对经济社会变化感受最敏感的群体之一。在高压反腐背景下,他们感受到了什么?如何看待反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前景怎么看?
河南省纪委与省工商业联合会近期对128名民营企业家进行了问卷调查。企业家们认为反腐为经济发展汇聚了正能量,并期望,全面治党既要“治贪”也要“治懒”,抓住契机积极培育新型政商关系,带动经济发展新局面。
暗箱少底气足
长期以来,工程领域的招投标暗箱操作现象,让民营企业家们深感困扰。不过这一情况正因反腐败发生了变化。“现在即使没有关系、不认识官员,也可以正常参与投标。”河南红革玻璃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革委告诉记者:“今年七八月份两个工程都中标,少了官员插手招投标,企业就靠资质过硬,而不是靠打点关系。”
河南省纪委与省工商业联合会对128名民营企业家进行了问卷调查,接受调查和采访的128名民营企业家普遍认可当前反腐成效。超过90%的企业家认为身边的腐败得到有效遏制,企业家普遍感受到基层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一些行政审批效率也明显提高。
最直观的感受是“暗箱去,帮扶来”市场环境更加公平。经营农业综合开发的河南广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意外获得生猪补贴。公司董事长高天增感叹,过去想拿补贴要到处求人,这次竟主动送到企业,真正把中央的惠民政策落实到干实业的人身上了。
“吃请少,场面小”企业负担明显减轻,是企业家们感受明显。“以前奢靡之风愈演愈烈,一顿饭轻轻松松一两万元,有的官员拐着弯地暗示喝拉菲,吃饭有请不起的感觉。而现在,官员不愿意接受企业宴请,各种仪式庆典从简从无,少了这些开支极大减轻企业负担。” 河南省安阳宝鼎矿业农庄集团首席执行官杨清河说。反腐优化了政治和社会环境,尤其是奢靡之风得到遏制。
“底气足、气更顺”企业对反腐信心更足。一些小微企业主反映,原先去政府部门办事老感觉底气不足,现在觉得有地方投诉了,而且投诉管用,小微企业办事儿腰杆也硬些。民营企业家们对逐步遏制和克服腐败现象持有很高的信心和期望,调查中,90%以上的企业家希望继续加大或保持反腐。
根据中央部署安排,河南持续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两年累计查处4867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案件,组织处理6377人;新立厅级干部案件40余件,对群众身边的腐败形成极大震慑力。
反腐是经济的助推器
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河南2014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9%,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针对有观点认为,反腐会影响经济发展,受访的民营企业家们认为,把发展经济与防腐败都是人民群众期望办好的事儿,反腐败不仅无伤经济发展,而且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民营企业家们给记者算了三笔账:首先是“信心账”。反腐让人们看到了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的好转,增强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其次是“公平账”。通过打击“乱作为”、“暗箱操作”等影响经济发展的腐败行为,维护了公平开放,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更大作用;三是企业发展“环境账”。现实中民营企业发展最困扰的是个别干部“吃、拿、卡、要”增加了经营成本,削弱企业竞争力。会“搞关系”的企业发展起来,“踏实诚信”的企业受到抑制,市场上劣币逐良币。反腐减少了民营企业受到的干扰,增强企业做大做强的动力。
“如果大家都能靠正常的市场竞争赚钱,谁会愿意冒风险和权力勾搭?我们对腐败同样是深恶痛绝”。调查中,有接近40%的受访企业家认为只要有合适有效渠道,会主动参与到反腐中。河南省钢贸商会常务副秘书长李京楠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制定专门部门负责企业联络工作,处理企业反映的敏感性事件,尤其是督促有关部门对严重干扰和破坏经济市场的行为及时依法打击。
“一个腐败横行的市场肯定不是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河南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付静说。只有持续鉴定推定反腐败,更加廉洁的政府行为、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和更加公正的社会环境才能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奠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新常态下期盼培育新型政商关系
调查访谈中,也有企业表示,高压反腐态势也对政商关系提出新要求。近63%的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家认为庸政懒政现象有所抬头。他们认为,当前阶段,培育构建这一健康的新型政商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身兼河南省省小微企业商会会长杨清河说,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官与商交往之道,要君子之交淡如水;要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守住底线。在杨清河看来,“淡如水”“敬如宾”的背后,官员有责任、义务为企业服务,但不能越位、更不能拿利益交换为筹码。企业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服务和便利,但应限于法律框架内,而不能拿利益去贿买权力。
首先思想上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正确看待官商交往,避免矫枉过正,做到公私分明。其次畅通渠道,开“明门”堵“暗门”。通过建立政企联系制度,地方党委、政府与民营企业定期对话,把扶持企业放到阳光下、台面上去做。
从企业角度,也要引导民营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加快转型升级,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缇素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东晓说:“过去不少企业走入误区,靠经营政府关系、经营政策、经营特许经营,而非经营产品、市场获利从而走入误区。这在深层次上也与市场经济中,行政干预较多、关卡较多有关。”
企业家们建议,未来关键是落实“两个单子”:一是用“权力清单”厘清政府职能边界,将使政府更好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二是用“负面清单”划定的企业经营边界,将使得企业行为更加自主规范,推动统一市场监管和公平开放市场环境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