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淮阳一中院内存一栋两层老式房屋。这就是周口市第一个共产党员活动地——李之龙革命活动旧址。李之龙,是公认的豫东撒播革命火种第一人。他的到来,掀开了中国共产党在淮阳乃至整个周口地区进行革命活动的崭新一页。
淮阳地处黄淮平原,周口市腹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封国、州、府、郡等县志,是豫东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19年5月10日,淮阳声援北京“五四”运动,举起“内惩国贼,外争国权”的反帝反封建大旗。省立第二师范(淮师)和省立第四中学(淮阳一中)300多名师生列队上街游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抗议北洋政府签订卖国条约”“抵制日货”等口号,声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和列强趁机瓜分我国的罪行。为抵制日货,他们将搜查到的日货集中到一起进行焚烧,在场的千余名群众顿时欢声雷动。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上完成了最后的议程,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共有50多名党员参加。1921年12月,李之龙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之一。
1922年夏,李之龙由开封到淮阳,任省立第四中学英语教员,开始了他在淮阳的革命活动。在学校,他积极宣传马列主义,传播进步思想,发动师生同反动校长作斗争,培养教员吴世珍(又名吴丽泉、吴丹坤)为党员发展对象,并直接向陈独秀汇报工作。从此,省立四中逐渐发展成为革命的摇篮,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当年10月15日,他致函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俞秀松,建议在河南建立青年团地方组织。年底,李之龙辞聘返鄂。虽然李之龙在淮阳不足一年,却为淮阳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李之龙离开淮阳后,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不久,被委任为湖北省工团联合会委员、中共汉口地委委员。1924年,参加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5年,任广东国民政府海军局政治部主任、代理海军局局长兼参谋厅长、中山舰舰长。1926年3月,因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被捕。不久获释,参加北伐。曾愤笔写下讨蒋橄文《三二O反革命真相》。1928年2月, 李之龙从日本回到广州,准备继续在海军中进行策反工作。一下船就被特务发现、逮捕,以“策动海军叛乱”罪名杀害于广州红花岗,时年31岁。临刑前,李之龙给妻子写了一封遗书,里面说道:“我革命的义务现在结束了,不要悲伤。希望你把孩子抚养成人,继承我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可见他的革命决心。
为了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以李之龙为代表,包括苏文焕、李梅村、张文彬、薛朴若等大批仁人志士和革命党人,在淮阳这片热土积极宣传马列主义,从事革命活动,唤起无数热血青年投身反剥削、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作出突出贡献。
据悉,淮阳是周口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诞生地、第一个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诞生地、第一个中共党员活动地。从抗日战争开始到解放战争结束,牺牲在淮阳的烈士仅勒石铭记的就有709位,其中,72位是区营级以上干部。党的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开辟了淮阳的新天地。
如今,李之龙革命活动旧址作为淮阳一中教学设施,现仅存一栋两层老式房屋。在周口和淮阳相关领导的支持下,淮阳区党史研究室人员对李之龙革命活动旧址进行了修缮,增添了相关文字和图片。李之龙革命活动旧址是全国保存为数不多的李之龙活动纪念地,每年都有不少人前来参观学习。(淮阳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