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扶沟县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了连续三年无中省访。
教育引导,信息公开,不断净化信访问题产生土壤。一是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组织专人编写了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七字歌,并编印2000册发放给全县农村基层干部。二是搭建信息公开平台。
开辟了“便民村务通”手机短信信息公开平台,在全县17个乡镇(场、区)全部安装设置了信息公开平台终端。通过手机短信对46项党务、政务、村务和为民服务、致富等信息向群众进行公开。实行了逢“六”村务日制度,全县411个行政村每月逢“6”对村务进行三次公开,同时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积极引导村民参政议政。三是把传统廉政文化、廉政家风由城镇引向农村、家庭。政法委、县妇联、团县委等单位,向全县群众、在校学生发出了平安建设、和睦乡邻、助廉公开信等70多万份;各乡镇(场、区)和县直各单位采取不同形式开展了“优秀家风评选”,选出并表彰了百名“廉内助”、“好媳妇”、“孝顺子女”。四是采取多种方式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全县各个乡镇(场、区)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网络平台等新兴媒体和“七字歌”、“三句半”、文化墙、戏剧、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大力宣扬“礼义廉耻”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净化群众中产生问题的土壤。
二、畅通渠道,积极主动,坚决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是畅通诉求渠道。通过在县城繁华地段设置10个信访举报箱、在电视台公布信访举报电话、公布纪委领导手机号、设立电子邮箱等手段畅通信访渠道。近三年来,全县共收集意见和建议338条,排查信访苗头问题及不稳定因素569起。二是健全信访网络。县纪委设立信访接待大厅,乡镇设信访举报中心,村设信访领导组,村小组聘请信访信息员,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信访网络。目前,全县共有信访信息员1008人,构建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民情互联网”。三是创新信访模式。县纪委监察局推行“三带一厅两承诺”信访模式,实行委局领导大厅接访、带队排查、带队督导、带案下访、签订双向承诺的信访工作机制,确保“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同时,还制定了相关制度,进行了委局全员接访。近三年来,全县共督导、排查出不稳定因素41起,已化解41起;共带案下访63起,办结63起;大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来电1296件次,办结986起,接待咨询676起,签订“双向承诺书”98件,已全部办结。四是公开信访程序。通过纪检监察信访大厅电子屏、触摸屏公开信访政策法规、办事流程和接访领导,使举报人明白“如何举报”、“向谁举报”和“举报权限”。对署名信访举报,通过当面回复、电话回复、书面回复等多种方式确保反映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三、部门联动,紧抓实质,切实增强解决信访问题合力。一是抓早抓小早提醒早纠正。县纪委制定了《扶沟县党员干部谈心提醒制度》,明确了“一把手”谈心提醒第一责任人,范围涉及全县411个行政村组干部,还编印了《扶沟县党员干部谈心提醒工作手册》,并突出重要节点谈心提醒。近三年来,县纪委谈心提醒、信访约谈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科级干部187名。同时,全县各个单位包括411个行政村也组织党员干部谈心提醒6000多人次。2015年7月,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国家级媒体对扶沟县“抓早抓小”进行了集中报道。二是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按照“便民、利民”的服务原则,在全县17个乡镇场区设立农村便民服务中心,大厅设立“计生、劳保、民政、国土、农业、财经、综合”9个服务窗口,实行“一窗受理、规范运作、全程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基层站所办理事务的散、乱状况,保证群众“进一个门,办全程事”。三是狠抓党建提高村组干部的履职能力。组织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对连续三年优秀村支书进行重奖,对优秀村支书和大学生村官参加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实行加分政策。近三年来,已有9名村支部书记和32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加分政策进入了扶沟县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队伍。柴岗乡梅桥村党支部书记梅根清因工作能力突出,多年来该村无一例上访现象,被推荐并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接受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四是开展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专项治理。三年来,扎实开展了基层党风政风“四督三查两促进”机制建设工作;分别进行了涉农惠农资金专项整治、“五项专项治理”(城乡低保、城镇医保、新农合、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懒政怠政、为官不为、吃拿卡要报专项治理等十几个专项治理或整治活动,其中仅今年开展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就立案93起,党政纪处理9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