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清廉自守品自高

2024-03-07 16:33 来源: 周口市纪委监委

“清廉”一词出自《庄子·说剑》“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东观汉记·周泽传》“拜太常,果敢直言,数有据争,朝廷嘉其清廉。”对其作了进一步解释。本意指人的品行正直,不贪污受贿,不为私利所动。

“自守”一词出自西汉《文选·扬雄·解嘲》“位极者高危,自守者身全。”这句话中的“自守”一词是告诉人们要守住自己的本分、本性,能控制自己的自身才能安全。

清·钱泳《履园丛话·耆旧·子居明府》“其为官也,刚方正直,清廉自守,而讼断如流,虽老吏莫能窥其奥,一时有神君之目。”其中“清廉自守”的意思是,为官要清正廉洁,坚持自己的操守。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这句话深刻诠释了清廉的内涵。《周礼》中的“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的六廉,《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都强调了君子应重视道义而非私利,这与清廉自守的精神相契合。《楚辞·卜居》中的“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则直接表达了清廉自守的重要性。

《淮南子·道应训》里有一则故事: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既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为官为政不清廉自守,且贪赃枉法者定会受到惩罚。

回望历史,张堪、狄仁杰、包拯、于谦、海瑞、林则徐等都是以清廉自守、不畏权贵、为民请命而著称的典范,他们的清廉品质,不仅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更为后世树立了难以超越的标杆。

然而,现实中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在权力和金钱的诱惑下迷失了方向,忘记了清廉自守的初心,成了令人憎恨的贪污蛀虫,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些“蝇贪巨腐”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因此,我们有必要重申清廉自守的重要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坚守清廉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作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牢记这一殷殷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执纪如山、敢于斗争,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诱,自觉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清廉自守、奋发有为的优秀纪检监察干部。( 陶宗海 杜猛)

责任编辑: 周口市纪检监察网管理员
  • 版权所有:中共周口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周口市监察委员会
  • 地址:周口市光明路1号 电话:0394-8260333
  •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47 备案序号:豫ICP备120235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