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村39户137人,一户一策,一人一档一账,全部装在“临时书记”孙志彬的心里,随便提到哪一户哪一人,都能信口拈来:河滩村刘奶奶养的母山羊5月底是临产期;后三庄王老二种植的中草药3天后,要追肥,再浇透一次水;李竹园村祁桂兰家养的兔子,夏天生长快,20天要剪一次兔毛……“临时书记”面临责任,一点儿不临时,137人生活生产现状,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孙志彬是货真价实的书记,现任沈丘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为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脱贫攻坚组织领导,县纪委监委分包白集镇8个村39户137名未脱贫人员的责任帮扶工作,成立一个扶贫专班临时党支部,39个扶贫工作小分队。孙志彬临战受命,兼任这个临时党支部书记。
“书记”职务是临时的,可担当不能临时,帮扶责任落实更不能临时。从当上这个“临时书记”起,孙志彬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恨不得把自己掰成两半使。他分管县纪委监委办案事项,业务工作原本就繁忙,扶贫又千头万绪,但再小的事在困难群众面前都是大事,分秒不能耽搁。
白天,孙志彬进农户、跑地头、访实情、抓调研;夜晚,召集扶贫小分队研究精准帮扶对策,听取办案部门人员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机关工作;双休及节假日,马不停蹄赴外地,会专家、解疑难,访商家、找项目,搞推广、促销路,为帮助群众推销滞销蔬菜,还尝试做了一次“网络带货小哥”。他积极引进优良养殖、种植品种,解除群众发展家庭养殖、种植产业的后顾之忧。提起孙书记,群众无不啧啧称赞!
目前,沈丘县仍未脱贫的大部分都是孤寡的高龄老人、智障残疾人、有重病拖累的家庭等,孙志彬带领扶贫小分队,研究制定一户一策,因人因地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
“党支部,协助小分队制定‘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方案,建立分工明确、定期协商、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制定考核标准,凡年底完不成帮扶目标任务的小分队全体成员不得评先评优、提拔使用。”5月12日,孙志彬在39个小分队帮扶质效研判会上,向小分队既支招又加压。
“闫钦海特困补助到账了没有?把他家的直补存折拿来我看看。”13日,孙志彬一到刘楼村,就直奔80多岁的村民闫钦海家。闫钦海儿子去世,女儿远嫁,寄住侄孙家。他有女儿,按照政策算不上五保。但是,女儿远嫁外地,指不上。孙志彬一趟趟的跑县民政、扶贫、公安等部门,仔细说明情况,为闫钦海老人办理了特困生活补助5538元/年,再加上80岁以上养老金1236元,满足其生活需要,实现顺利脱贫。
李奎祥久病卧床,儿子智障,父子均为二级残疾。“安排村内公益岗位1人。咱再建好羊圈,买好羊苗,他们放羊喂养,咱定期防病,负责销路,年收入7000多元,脱贫没问题。”
李新亮患尿毒症、脑出血,2天透析1次。“其父母照顾患病儿子没时间,买4只胡羊送去。胡羊吃干草,玉米秸秆、野草晾干都能喂,胡羊抗病强、生长快,体重大、可繁殖。”
祁桂兰70多岁了,三个儿子都在监狱服刑。“千万不要有歧视思想,要一视同仁进行帮扶,也便于其儿子狱中改造。”孙志彬为其量身打造养兔子项目,购买兔笼子一套,13只肉兔,其中10只母兔,每年可繁殖近400只兔子,年收入可达5000元。
孙志彬的帮扶方案因人而异。
“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帮扶项目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不要想当然,确保惠民好事真正做好,让群众真受益、真满意!”这是孙志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沈丘县纪委监委 李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