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兵分三路千里跃进大别山。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中原局、野战军指挥部以及第二、第六两个纵队居中,沿沈丘、项城、息县向南,直捣大别山腹地。
17日,部队进入沈丘县沙北黄泛区。此时,距离蒋介石下令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已经八九年了。但这里仍然积水污泥遍地,浅则及膝,深则没脐,道路难行。当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军政处处长的杨国宇在回忆录中写道:“没有到过黄泛区的人,是很难想象这里的情景的。这里虽然已成了一片死水,但还是一片汪洋。即使是无水的地方,也暗藏泥潭,稀烂的胶泥,前脚起,后脚陷。”
刘邓首长是18日中午,经卞路口乡高山店村,来到我村(新安集镇马楼村)的,并在我村休息、做饭。部队途径我村西边的一条南北向土路,因这里是黄泛区,黄水虽然退了,但仍然遍地淤泥,分不清哪里是田,哪里是路,几辆炮车陷进淤泥里,怎么推也推不出来,并且越陷越深,堵塞了大军前进的道路。
下半晌时分,突然来了两架敌机,围着村子上空盘旋,飞机飞得很低,几乎贴着树梢。一袋烟功夫,又来了十几架飞机。部队上的人要村民趴下,都不要跑动,但村民慌乱起来,哭爹喊娘的,到处躲藏。
眼看一场灾难就要降临在马楼村。
就在此时,天空西南方向起了一块乌云,并迅速向村庄上空蔓延,刹那间乌云翻滚,电闪雷鸣,遮天蔽日,整个天空都暗下来,风夹着雨,雨裹着风,风雨弥漫了整个天空。敌机失去了目标,一架架飞走了。
利用这个间隙,我村群众纷纷跑过来,有的牵着牛,有的扛来门板、木材、秸秆、柴草,把牛套在炮车上,淤泥地上铺上门板、檩条、柴草、秸秆,牛拉人推,终于把炮车推出了淤泥。
我村有一个绰号“麻大根”的任金锡老人,在村中偶遇一位骑着黑马的部队首长。首长很和蔼,主动下马和他聊天,谈到刚刚度过的危机。首长说,贵村前有乌龙(沙河),后有青蛇(兀术沟),树高林密,风水宝地,必有大命人在。任金锡老人说,村穷,命贱,识字的人都没有几个,哪有大命人啊!你们是毛主席的队伍,毛主席是大命人,刘伯承、邓小平是大命人,是你们保佑了我们村。那位首长笑而不语,骑上黑马向南而去了。
据后来统计,为保证刘邓大军顺利通过这片黄泛区,中共沈鹿淮县委和民主政府动员群众捐献了700多方树木、60多万斤各种秸秆,组织民工25000多人,修补黄泛区通道25华里。
如今,这条路还在。虽然已经没有了淤泥,也不再低洼,但“刘邓大军路”的美名,一直延续到现在。(马楼村民乔凤岭讲述 沈丘县纪委监委 李玉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