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

一次未成功的“跑反”

2021-07-14 09:54 来源: 周口市纪委监委

提起“跑反”一词,在解放前的豫东平原上,人人如谈虎色变。旧时专指为躲避兵乱或匪患而逃往别处。

民国十六年(1927年)农历五月十九日(公历6月18日),豫西匪首戴民权(外号“老戴正”)率匪众千余人,攻破沈丘国民党县城(现老城镇)后,国民党守军不顾百姓死活,四散而逃,匪徒在全县境域内大肆烧杀抢掠。百姓没有来得及“跑反”的,大多被绑票,家庭贫困无钱赎回的,就被匪徒无辜杀害。解放前,像这样兵匪祸害百姓的事太多了,乡亲们只要一听说过队伍,就闻声色变,不顾一切“跑反”。

沈丘县办公室退休干部高慈修,1940年出生,现年81岁,就经历过一次未成功的特殊“跑反”。

高慈修是沈丘县冯营乡小高营村人,该村交通便利,是沙南一带群众东去南下的一个门户。1947年农历七月初四半晌午(大概上午10点左右),该村几位赶集的小伙子匆忙跑回村报信:“过队伍了,听说好多兵,离咱村不到5里路啦,都赶紧‘跑反’吧!”

乡亲们闻讯,各自携带包袱、牵着牛羊、抱着鸡鸭,离村躲避。高慈修当年只有7岁,姐姐10岁,妹妹6岁,父母领着一家5口,牵着家中唯一的耕牛“跑反”。由于耕牛老迈,无论怎么赶,就是走不快。可是,耕牛是家中最贵重的资产,无论如何也舍不得扔下。很快,一家人就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大约跑了一里路时,回头一望,大部队前能看见头,后看不见尾,已经走到村西边的大道上。更可怕的是,一名身穿黄色军服,胸口挎着冲锋枪的士兵,向他们这边跑来。

高慈修的母亲顿时吓坏了,把包袱一扔,坐在地上,边哭边说:“不跑啦,就让他把咱一家打死在这里吧。”父亲一声不吭呆呆地蹲在地上,姐弟三人趴在母亲身边哭个不停。

不到一袋烟功夫,那个士兵跑了过来,先把母亲搀扶起来,把包袱递到她的手上,亲切地说:“大娘,回家吧,烧碗姜茶压压惊。”

父亲一看这个士兵说话这么和气,就问:“你们是?”“我们是毛主席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士兵说。

“恁说的是‘八路’吗?”母亲问。

“是的,打日本鬼子时,我们叫八路军。现在跟国民党蒋介石打,就改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了。”战士耐心的解释着。

“好,好,八路好!早知道是八路军的队伍,说啥也不往外跑了。走,咱们回村。”父亲高兴地说。

那位士兵一边摘下头上戴着柳条圈的军帽,当扇子为母亲扇着头上的汗,一边搀扶着母亲,和我们边走边聊的往村里走。直到把我们送到村口,敬个军礼,道个别,才一路小跑,去追赶整整齐齐的队伍。

后来,高慈修的父亲听别人说,这是刘邓大军南下经过他们村。大军待村民如亲人,每到一处,见到群众嘘寒问暖,主动帮群众打水、扫地,借群众东西有借有还,如若损坏必照价赔偿,无钱可付时便打欠条,事后由我党地方政府如数归还。听说,大军在新安集渡口过河时,正赶上村民夏云峰家杀猪,大军某部吃了他家的猪肉,当时打了欠条。大军走后,当时的中共沈项淮县政府财粮员送来两石高粱(500斤)还账。

群众都说:“解放军真好!没见过这样的军队,真仁义啊。”(沈丘县纪委监委 李玉东)

责任编辑: 周口市纪检监察网管理员
  • 版权所有:中共周口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周口市监察委员会
  • 地址:周口市光明路1号 电话:0394-8260333
  •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47 备案序号:豫ICP备120235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