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于律己”这一成语源自宋代大儒陈亮所著的《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意思是严格地约束自己。这不仅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高标准严要求,更是对担当社会责任的深切期许。古往今来,那些反躬自省、严于律己的典范,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灯塔。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孔子亦云:“以约失之者鲜矣。”这深刻揭示了自律对于避免过失的重要性。东汉名臣杨震“暮夜却金”,面对诱惑,一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掷地有声,名垂青史;唐德宗时期的宰相陆贽,自许“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在奏章中疾呼“贿道一开,辗转滋甚”,他秉性贞刚,严于律己,深得民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等优秀共产党员,更是以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高尚品质,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尊敬与赞誉。
“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然而,古往今来放纵自我、贪污受贿、中饱私囊者亦不乏其人。从古代的蔡京、严嵩、和珅等,到现代的苏荣、周永康、徐才厚等,这些贪官污吏及“蝇贪巨腐”之辈,皆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为世人所唾弃。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党员干部面临的诱惑与考验尤为严峻,唯有严于律己,筑牢思想防线,方能在糖衣炮弹面前保持清醒,在艰难险阻中勇往直前,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严以修身,才能严以律己。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将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以廉洁自律、奋发有为的良好形象,为人民群众树立标杆、作出表率、当好样板。(西华县纪委监委 陶宗海 华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