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者,政之本也。”清正廉洁,自古便是治国理政的基石,为官从政的底线。在时代浪潮中,重要节点是干部作风的考验,更是锤炼党性的契机。党员干部应以“节点即考点”的清醒,用清廉之笔书写忠诚干净担当的时代答卷。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节日期间的人情往来,绝非个人私事,而是党性修养的公开检验。从“杨震四知拒金”到“周恩来拒礼守节”,清廉自律的故事穿越时空,闪耀信仰光芒。然而,个别党员干部在“礼尚往来”中模糊公私界限,在“人情面子”里丢失原则,一步步滑向违纪违法深渊。数据显示,近年查处的节日腐败案件中,超六成涉及违规收礼、违规接受宴请等问题。节点不是“放松期”,而是作风建设“攻坚期”;人情不是“挡箭牌”,而是党性原则“试金石”。唯有“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警醒,才能守住初心、不辱使命。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守牢廉洁底线,既需内心道德自觉,更离不开外在纪律约束。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度之网越织越密,监督之剑越磨越利。节日期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多种方式,让“隐形变异”的违规行为无处藏身。如某地推出“节日廉洁包”,整合纪律要求、案例警示、举报渠道,既送“提醒”更送“保护”,这种“预防式监督”是对干部的严管厚爱。纪律不是束缚发展的“紧箍咒”,而是保护干部的“安全带”,只有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才能走稳从政之路。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廉洁防线不仅体现在八小时内,更渗透于八小时外的家庭生活。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不给子女留物质遗产,只留精神财富”,革命烈士焦裕禄“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家训,是滋养后代的清廉源泉。反观某些落马官员,其堕落轨迹往往始于“全家上阵”的贪腐链条。这警示我们:家风败坏是最大的腐败隐患,家教不严是最大的从政风险。党员干部应把家风建设作为终身课题,以“修身齐家”的自觉带动“治国平天下”的担当,让清廉家风成为抵御腐败的“第一道堤坝”。
“公生明,廉生威。”廉洁与担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节日期间,当千家万户沉浸在团圆喜悦中时,无数党员干部仍坚守在应急值守、民生保障一线。他们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用“在岗状态”诠释为民的“初心姿态”。这种担当,正是廉洁从政的最高境界——不为私利所困,只为民生所系;不惧风险挑战,但求问心无愧。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当以节点为镜、以纪律为尺、以家风为魂、以担当为笔,用清正廉洁、担当有为的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西华县纪委监委 陶宗海 华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