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喜功”这一成语出自宋代罗泌《路史·前纪》“昔者汉之武帝,好大而喜功”。《新唐书·太宗纪赞》中也有类似的描述:“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屠,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这一成语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特别是那些不切实际、追求表面功绩的行为。
历史镜鉴,警醒当下。历史的长河中,“好大喜功”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些因追求虚名而误国误民的教训。从秦始皇的浩大工程到汉武帝的连年征战,再到隋炀帝的奢靡无度,这些历史典故无一不在告诫我们:好大喜功者,终将自食其果。作为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我们更应以此为鉴,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虚名所累,不为私利所惑。
好大喜功,危害社会。当前,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自以为是、心浮气躁;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不讲大局、脱离实际;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盲目追求项目越多越好、楼房越高越好,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危害甚大、群众痛恨,等到问题暴露之时,大错往往已经铸成,并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社会影响恶劣,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求真务实,拒绝浮夸。求真务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尊重客观规律,不盲目追求政绩和表面上的光鲜亮丽;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避免为了追求表面上的成绩而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做出符合实际的决策和安排。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作为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廉洁奉公,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和使命。(陶宗海 华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