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琴一鹤”这一成语出自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九“赵阅道为成都转运史,出行部内,唯携一琴一鹤,坐则看鹤鼓琴”,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宋·赵善璙《自警篇·嗜好》“赴官携一琴一鹤”,苏轼《题李伯时画赵景仁琴鹤图二首》“清献先生无一钱,故应琴鹤是家传”,宋朝夏元鼎《沁园春·天下江山》“亭台巧,一琴一鹤,泥絮心田”,元·脱脱《宋史·赵抃传》“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等文献都是对赵抃一琴一鹤、为官清廉的赞誉。
金代元好问《元遗山集》“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意思是有本事的官吏经常可以看到,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难了。明朝郭允礼《官箴》“公生明,廉生威”,寓意为官公正,才能使政治清明;为官清廉,才能在百姓中树立威信。山东邹城孟庙《官箴碑》“彼美君子,一鹤一琴,望之凛然,清风古今”,是说再多的财富又如何?还是要清廉一生,等等,都是说为官为政者要做到一琴一鹤、清正廉洁。
“一琴一鹤”的近义词为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清正廉洁是为官之基。从古至今,华夏大地上出现了众多品行高洁、为人正直、处事公道的清官。古有包拯、狄仁杰、海瑞、况钟、于成龙等。今有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杨善洲等,他们都以清廉自律、勤政爱民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一琴一鹤”的反义词为贪赃枉法。我国五千年历史,巨贪腐吏层出不穷。古有唐朝贪官陈璠被处以极刑时题诗“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今有广东省科技厅原厅长李兴华被指控受贿4000多万元,其中1840万元用来给儿子还赌债,他还写了一首忏悔诗:“子债父还遭双规,功名利禄浮云非。更失自由贵无价,只愿换得浪子回。”等贪官污吏,为一己私欲而贪污受贿,最终身败名裂,成为历史的反面教材。
“一琴一鹤”成语有其现实启示和教育意义。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一琴一鹤”的精神,做到清正廉洁,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以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人民;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公私分明、廉洁奉公;要加强自律和监督,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要坚决抵制各种诱惑和腐蚀,做到心有戒惧、行有所止。
一鹤一琴,清风古今。作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传承、宣传、践行好“一琴一鹤”的勤廉精神,让更多人知道“一琴一鹤”的故事,引导全社会形成更加清正廉洁的良好氛围。同时,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争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清正廉洁、奋发有为的新时代楷模。(西华县纪委监委 陶宗海 杜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