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

汤斌的雅号

2020-07-29 16:31 来源: 周口市纪委监委

清官廉吏在我国历史上层出不穷,他们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为后人所崇敬和仰慕。而老百姓常常结合这些清官廉吏为官做人的特点、事迹等,用“雅号”表达对他们的敬重和爱戴。清朝名臣汤斌一生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百姓们送他三个雅号:“汤青天”、“三汤巡抚”、“羊裘尚书”。

“汤青天”。顺治十三年(1656年),汤斌升任陕西潼关道副使。到任后,汤斌体察民情,严厉整治土豪劣绅、地痞流氓,并告诫属下:“毋科取民财,毋妄用驿夫。”为了防止军队侵扰百姓,他亲自到境上接待过往清军。不到三个月,土豪劣绅不敢再作恶,流民纷纷来归,昔日荒田成粮仓,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仅三年,潼关成“天下第一堡垒户”,当地百姓都称他“汤青天”,“汤青天”的美誉因此传遍千家万户。

“三汤巡抚”。康熙十二年(1673年),汤斌任江宁巡抚。虽贵为巡抚,汤斌生活却极为简朴。每日三餐多以野菜与豆腐汤为主食,很少沾荤腥。当时老百姓送了“豆腐汤”这个雅号给汤斌,也有人戏称他是“三汤巡抚”,意思为“为政清白像豆腐汤,生活简朴像黄连汤,于世道人心则像人参汤”。汤斌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家人也是如此。有一次,汤斌查看家用伙食簿,发现有人买过一只鸡,便雷霆大怒。得知是长子汤溥所为,汤斌更为震怒,责令其在大庭广众之中跪诵《朱子家训》,还怒斥道:“你以为苏州鸡价像河南那样便宜吗?你既然想吃鸡就回老家去吃。天下读书人断无不嚼菜根而能成功者!”

“羊裘尚书”。汤斌升任礼部尚书后,仍然保持艰苦朴素的习惯。冬天上朝时,为了御寒,汤斌总是在官服外披一件破羊皮袄。时间一长,皇宫的卫土们只要看到披羊裘的老人上朝堂,就会说:“这个穿羊皮袄的,就是汤尚书。”在当时凡进士人皆衣貂的年代,尚书的破羊皮袄竟然成为大清官场一道独特风景,汤斌因此博得“羊裘尚书”的美誉。“其夫人暨诸公子衣皆布。”夫人马氏穿的旧棉衣,更是常有棉絮从袄边散落。

为官者只有做到清正廉洁、为民造福,才能受到百姓发自内心的尊敬,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拥护。“汤青天”、“三汤巡抚”和“羊裘尚书”正是百姓对汤斌的崇高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各区县调研时说过,“真正的政绩在老百姓的口碑里”。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汤斌学习,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真心诚意为老百姓办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好事,用真心换取老百姓的口碑。(沈丘县纪委监委 魏晓琳)

责任编辑: 周口市纪检监察网管理员
  • 版权所有:中共周口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周口市监察委员会
  • 地址:周口市光明路1号 电话:0394-8260333
  •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47 备案序号:豫ICP备120235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