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

牛僧孺:清德可服人

2021-07-14 10:04 来源: 周口市纪委监委

牛僧孺 (779年一848年),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隋朝宰相牛弘的七世孙。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登进士第。初为伊阙县尉,转河南尉,历官监察御史、御史中丞、户部侍郎、中书侍郎等职,两朝为相。牛僧孺一生清正廉洁,执法严谨,时人称赞他“清德可服人”。

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 ,宿州刺史李直臣贪污数十万贯钱财,罪行败露之后,被移交大理寺处理,依法当处以死刑。为免得一死,李直臣家人不惜重金贿赂有权势的宦官,向唐穆宗说情。

唐穆宗被说动了,想要赦免李直臣。于是派人将御史中丞牛僧孺召进宫,对他说:“李直臣很有才干,杀之可惜,朕欲让他戴罪图功。”牛僧孺却义正言辞地告诉穆宗,李直臣受贿一案,人赃俱获,铁证如山,其罪当诛,并拒理直谏:“平庸没有才干的人,只不过是保持禄位罢了,对这类人,国家有什么可以顾虑的!帝王立法,约束奸雄,正是因为他们多有才干。安禄山、朱泚等人都才智过人,不正是因为法律未能约束他们,才使天下大乱的吗?何况李直臣只是小才,又何必枉法迁就呢?”唐穆宗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嘉其守法,面赐金紫”。

牛僧孺清正廉洁,从不受贿。《旧唐书》中记载:宣武节度使韩弘,镇守大梁二十多年,大量搜刮民脂民膏,侵吞巨额公款,为一时巨富。后来韩弘入朝任中书令,为了巩固权势,收买人心,韩弘让其子韩公武以重金贿赂朝中权贵。

不久,韩弘父子因暴病相继身亡,其孙韩绍宗继承家业。韩绍宗年幼,唐穆宗担心他的家产被奴仆盗窃,便派宦官到他家,将韩家家产簿册全部取来,亲自阅视。其中一本账簿详细记载贿赂情况,白纸黑字,凡是朝中有权势的大臣都接受过韩家的贿赂,而独在牛僧儒的名下,用红笔写着一行小字:“某年某月某日,送户部侍郎牛僧儒钱一千万,拒而不纳。”唐穆宗看后很高兴,称赞道:“果然我不曾看错人!”从此,唐穆宗对牛僧孺更加信任,不久便升任他做了宰相。

宝历元年(825年),牛僧孺出任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领鄂、岳、蕲、安、申、光六州。牛僧孺在鄂6年,裁撤冗员,整肃吏治,减轻民赋,颇有政声。武昌土质不黏,一遇暴雨,城垣经常坍塌,地方政府便向百姓开征茅草赋,用以筹集修城资金,不法官吏借机横征暴敛,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为使百姓彻底摆脱这项赋敛之苦,牛僧孺提出以陶甓筑城防止水土流失的方案。五年后,城墙全部筑得如同井壁,彻底解决了百姓“岁一修城,役工诛茅”的双重劳役。

牛僧孺好学博闻,是中晚唐颇有影响的文学家。他一生著述颇多,留传至今的作品有《全唐文》所收文19篇,《全唐诗》所收诗14首。他的传奇小说集《玄怪录》,被称为唐人传奇专集的代表作。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造传奇之文,荟萃于一集者,唐代多有,而煊赫者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

大中二年(848年),牛僧孺病逝,享年六十九岁。唐宣宗恫伤,辍朝两日,追赠牛僧孺太子太师衔,谥号文贞。杜牧亲自为其题墓志铭,称其“忠厚仁恕,庄重敬愼”。(沈丘县纪委监委 魏晓琳)

责任编辑: 周口市纪检监察网管理员
  • 版权所有:中共周口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周口市监察委员会
  • 地址:周口市光明路1号 电话:0394-8260333
  •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47 备案序号:豫ICP备120235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