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廉榜样
追记浙江省嘉兴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陈刚

一位纪委书记逐梦新时代的人生最后五年

2018-09-10 09:08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十八大开启新时代。2013年5月,陈刚调任嘉兴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开始了他逐梦新时代的奋斗历程。

  5年后,十九大又掀开新时代新的一页。此时的陈刚,严重透支的生命进入倒计时。2018年4月24日,浙江省委第三巡视组在嘉兴驻地召开碰头会。作为嘉兴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陈刚认真地听取巡视组交接的问题,不时地做着笔记。

  这是他参加的最后一个会议。胆汁引流袋、静脉置管、腹腔输液港,统统藏在他的外套里。那天,陈刚不听医生劝阻,坚持参加会议,他顶着一口气,硬是在会场撑了两个多小时。

  7月1日,陈刚因腹腔转移性癌症,走完了他55岁的人生。在十八大掀起的全面从严治党洪流中,陈刚紧紧追随着嘉兴南湖红船上那盏不灭的明灯,不忘初心、奋力前行,为党的纪检监察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人生最后岁月。

  

  他在嘉兴5年,正是纪检监察大变革时期,许多工作都要在探索中推进,陈刚鼓励大家——

  “你们尽管放手去做,有什么事情我来担着”

  陈刚调任嘉兴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时,踩上了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那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半年后,全面从严治党已拉开序幕,恰逢此时来到党的诞生地、肩负起新时代的新任务,陈刚深感责任重大。刚到嘉兴,他就走乡镇、跑企业,深入基层进行情况摸底,来到嘉兴第一个月就把7个县市区跑了一遍。为了尽快掌握真实情况,陈刚去调研时从不提前打招呼,经常是车子开到哪里就在哪里下来走访,被同事们称之为“陈刚式调研”。

  “陈书记在嘉兴这5年,刚好赶上纪检监察大变革、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作量大,改革力度强,许多工作都要探索。”嘉兴市纪委常务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王蕾说,“他就是在一次次深入基层中,把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功效最大程度发挥出来。”

  在监察体制改革中,一件件留置案的探索,都少不了陈刚的“拍板”。提起往事,不少县市的纪委书记感慨:“改革中很多难题都是第一次遇到,这时候陈书记就是坚强后盾。”

  2017年6月,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医保办原主任朱某因挪用公款被采取留置措施,这是嘉兴首例留置案件。“因为是第一例,具体执行起来感到处处都是问题。”海宁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险峰说,谁来签字,如何报批,与公安和检察机关怎样协调等等都需要考虑。

  “实在不行我来签字。”陈刚知道,首例案件的成败,事关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尚在探索阶段的留置工作,一旦无人担责,将会给办案单位造成压力,影响改革进程。在陈刚的直接领导下,海宁市纪委监委果断对朱某采取留置措施,并在不到1个月时间里,就查清了朱某9年37笔900余万元挪用资金情况,案件顺利移送司法机关。

  “你们尽管放手去做,有什么事情我来担着。”对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难题,陈刚从不把压力和风险推给下级,而是积极协调,靠前指挥,主动担责。

  2017年6月,平湖市承办了嘉兴第一起行受贿留置案。“这个案件最大的困难和风险是行贿对象经常出境,一旦当事人闻风外逃,不但给办案工作造成被动,还会带来不良社会影响。”平湖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周海林说,新的留置措施,全社会都很关注,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才能使用,这对于刚刚担任市监委主任的陈刚来说,压力可想而知。即便如此,陈刚没有丝毫犹豫,他几经周折,多方协调,带领平湖市率先探索了对行贿人和受贿人同步实施留置的措施,使案件得以快速突破。

  在陈刚的带领下,2014年以来,全市共受理信访举报8578件,处置问题线索4134件,立案2393件,移送司法机关208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14亿元。

  他深知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作为一线的战斗员、指挥员,他意志如铁、定力如磐。同事感叹——

  “陈刚陈刚,他真的就像一块钢”

  在市纪委原副书记姜锁楼心目中,陈刚是一位胸怀大局、坚定执着,从不考虑个人得失的好领导。因负责嘉兴市反腐败教育基地建设而与陈刚结下深厚感情的姜锁楼,回想起基地建设的一波三折,由衷感叹:“基地的成功运行,陈书记功不可没。”

  这个基地实际上是嘉兴的留置场所,它的建设倾注了陈刚大量心血。该工程最初是嘉兴市纪委计划重建的办案点,2013年,陈刚一到嘉兴就为工程的立项、报批、选址等做了大量工作。

  2016年末,正当基地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时,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浙江作为最早的3个改革试点之一,担负着探索留置措施方式方法的重任。对于留置,此时,省里调研中有一种意见是放弃纪委办案点,在公安的看守所建立留置点。

  听到这个消息,陈刚急了:“投入了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马上就能使用了,难道这个基地就这么废弃了吗?”他不顾可能遭受的非议,连忙向省纪委监委汇报情况。在他多次汇报后,经反复论证,省纪委监委同意嘉兴试点探索“把纪检监察机关原办案点作为留置场所,并由公安机关负责日常管理”的工作模式。

  2017年7月1日,基地投入试运行。不久,陈刚又发现一个难题:一名留置对象需要多名警员陪护,还有办案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等,人手非常紧张。陈刚又站了出来,他多方协调,尝试将科技手段融入其中,探索“智慧留置”,引进高新技术,既节省人力,又提升安全系数。截至目前,嘉兴市已对62人采取了留置措施,没有一起出现安全问题。

  遇事不避难,讲话不绕弯,这是陈刚多年的风格。早在省纪委工作时,同事们就开玩笑称他“小钢炮”。“这是形容他做事干脆利落,不惧困难。”省纪委第十二纪检监察室副主任林祥荣说,他曾经跟随陈刚办案多年,备受关注的“百名红通”1号人物杨秀珠案,当年就是他们室承办的。

  2003年,陈刚还在省纪委第三纪检监察室当副主任,他们掌握了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杨秀珠在任温州市副市长期间涉嫌犯罪的线索,杨秀珠闻风出逃。出逃当日,连同陈刚在内的十几位办案人员火速赶到温州,之后陈刚带人留守,在温州整整待了10个月。连轴转的谈话、突破、挖掘线索,材料堆满了宾馆的一整个房间。“当时办案条件很艰苦,孩子也刚刚上小学,但他从来没有提出过任何困难。”林祥荣回忆起陈刚的往事,不胜感慨:“陈刚陈刚,他真的就像一块钢!”

  “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历经省纪委多部门锻炼,还曾任驻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纪检组组长的陈刚明白,身为反腐一线战斗员、指挥员所肩负的使命。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化,陈刚愈加意志如铁、定力如磐。

  

  把火热的生命献给党的纪检监察事业,他无怨无悔。弥留之际,陷入昏迷的他,还反反复复呓语着“留置、留置……”医生痛惜——

  “在他心里,工作比生命还重要”

  “不停步、再出发!”十九大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置身新时代的洪流,身患重病的陈刚无法让一颗跳动的初心停下。

  身上插着大大小小的引流管,吊瓶里的盐水滴答滴答地落下,躺在病床上,陈刚还在不停地修改稿件。他颤颤巍巍的手几乎握不住笔。“您别写了,我都记下了。”嘉兴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徐春华心疼地劝道,但他还是执意要写。他觉得只要一息尚存,工作就必须做到最好。那天是6月24日,陈刚离世前一周。

  弥留之际,陷入昏迷的他,还反反复复呓语着“留置、留置……”负责基地建设的姜锁楼知道陈刚对留置点放心不下,伏在病床前大声说:“后续的方案在出了,你安心。”陈刚突然瞪大了眼睛,嗓子里连连发出“哦哦哦”的声音。那天是6月28日,陈刚离世的前3天。

  “陈书记时间不多了,再不看一眼就再也见不到了。”同事们悄悄打着电话,奔向医院。病房外,大家隔着玻璃,默默凝视着病床上那个消瘦到难以认出的面孔。泪水模糊了双眼,昔日的画面又一幅幅浮现在眼前:

  徐峰脑海里回荡起他去平湖就任纪委书记前,陈刚简洁、有力的嘱托:“不忘初心。”“如今这四个字挂在我的办公室里,成为我检视自己的座右铭。”徐峰相信,他的心语老领导一定听得见。

  郑美良记起他从嘉兴市检察院反贪局局长职位转隶到纪委时,陈刚和他推心置腹的交谈:“到了这边,你还得继续带好队伍。”“您从没对我说起过给予转隶同志怎样的关照,但无论是办公室安置、单位评先还是解决职级待遇,我们都感到被组织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看着病床上艰难喘息的好书记,郑美良泪流满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下午4点25分,陈刚带着对纪检监察事业的眷恋和同志们深切的爱离去了。那天是7月1日,是党的生日,也是嘉兴市反腐败教育基地正式运行一周年的日子。

  把一生献给党的事业,陈刚用生命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纪检监察事业的钟爱。

  2014年他就被确诊为腹腔转移性癌。通过几个月的治疗,陈刚认为病情得到了控制,很快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2015年肿瘤发生转移,他一边治疗一边坚持工作。

  “去年6月,到了复查时间他迟迟未到医院,我多次催促他,但他总说事情多。”陈刚的主治大夫、嘉兴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宋斌斌说,陈刚一拖再拖,到了年底病情迅速加重,12月不得不做全胃切除。即使这样,手术后身体刚刚有所恢复,他还是半天休息半天工作,直到今年4月才在医生的强行命令下全天住院。那时淋巴结压迫胆道造成梗阻性黄疸,胸水腹水不断出现,身上插了很多管子,已经非常痛苦了,但他还是要在大家面前表现出没事的样子。

  “即使到了生命的后期,从来没听他说过一句不舒服,每次问起来他都笑着说没事。”徐春华鼻头有些酸楚。

  “直到6月,同事还是经常来医院汇报工作。”宋斌斌说,每次听汇报前都是护士先把胸水、腹水抽掉,胆汁引流袋排空。更为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因为出现肿瘤骨转移,疼痛频频发作。每一次疼痛过后,床单都被汗水浸透,可陈刚仍然念念不忘工作,“他就是不把自己的事放心上,在他心里,工作比生命还重要。”

  

  “打铁必须自身硬”,他用无声的行动感染着身边人。离世那天,爱人几次昏厥,可面对组织的关怀,她的唯一要求却是“后事一切从简”,妻子曾说——

  “他一辈子没收过人一分钱,我不能破了规矩”

  在陈刚的告别仪式上,不少人为表达哀思,按照当地习俗送上了“白包”,但是他们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白包”很快被装在一个更大的信封里当场退还,里面还放了一封陈刚女儿和女婿写的答谢词:慈父患病期间一直得到组织和您们的关心和关爱……您们的心意我们已领,请予理解并接纳。

  为事业奉献一生的陈刚,对自己也严格要求了一生,他的品行风范深深地影响着家人。与陈刚相濡以沫的爱人是名医生,她十分清楚丈夫的病情,更了解陈刚对于生命价值的追求。为了照顾丈夫她选择了提前退休,从杭州搬到嘉兴。陈刚离世那天,爱人几次昏厥,可面对组织的关怀,她提出的唯一要求却是“后事一切从简。”

  她深知那是丈夫的心愿,这么多年,她一直默默守护的不仅仅是丈夫的身体,更有他高洁的灵魂。陈刚弥留之际,有人赶过来给她塞了点钱,“请你们一定收回去,陈刚一辈子没收过人一分钱,我不能破了规矩,他知道了绝对不会原谅我的。”

  “打铁必须自身硬”,陈刚的一言一行,大家都看在眼里。自2014年确诊后,陈刚一直拒绝他人的探望。“把工作做好,就是对我最好的探望。”市纪委办公室主任崔加晶记不清有多少次把陈刚的话转达给想要前往探视的同事、朋友。

  有义乌老家的亲戚打他电话:“你都这么大的官了,能不能帮忙在嘉兴牵线搭桥介绍做点生意?”他坚决拒绝:“我在嘉兴当纪委书记,你们就不要在这里赚一分钱!”

  反腐败教育基地项目招标前,有人打招呼推荐建筑企业和供应商,陈刚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向对方介绍了正规的办事程序。项目启动后,有人对于基地的资金使用产生质疑,陈刚带领市纪委常委会建立内控、外控两项机制,严格控制规模、面积、概算,项目竣工时节约了10%的建设资金。

  ……

  陈刚走了。

  他住过的病房门上还贴着“谢绝探望”的纸条;他最后修改过的留置方案文稿还在同事手上;嘉兴市反腐败教育基地门口的工程建设牌子上,陈刚的名字留在了那里……


责任编辑: 周口市纪检监察网管理员
  • 版权所有:中共周口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周口市监察委员会
  • 地址:周口市光明路1号 电话:0394-8260333
  •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47 备案序号:豫ICP备120235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