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周口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富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当前,基层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然严重,针对基层“微腐败”的表现形式,周口市探索推行“四化”开展“三查”,有效遏制了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蔓延势头。
当前基层“微腐败”的表现形式
忘记宗旨,“见利忘义”。一些基层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慢作为、不作为,作风懒散,责任担当意识淡薄,办事拖拉推诿,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投机钻营,见利忘义。
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少数村干部认为有了好处一定要分一杯羹,把政府拨付的粮补、危房改造等补贴款当成“唐僧肉”,想方设法虚报冒领。
克扣侵占,“瞒天过海”。一些村干部将村集体财产占为己有,妄图瞒天过海。一些审批部门在项目审批、立项、备案过程中存在“欺上瞒下”现象。
执法不公,“以权谋私”。基层站所吃拿卡要、违规收费、收取红包和购物卡等问题屡见不鲜,基层执法人员在收取好处费后,暴力执法、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以权谋私、以案谋私问题比较突出。
基层“微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
“两个责任”落实不力。一些基层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担当不够,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三转”不够彻底,“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不敢”问题仍然存在。
制度落实不够到位。基层单位在制度落实上存在空白点,有的虽然建立了规章制度,制定了决策流程,但时常流于形式,致使重大事项的决策少数人、个别人说了算,缺乏透明度。还有个别基层单位制度执行搞变通,成为维护少数人利益的“护身符”和个别人谋取私利的“遮羞布”。
基层组织管理薄弱。个别村级组织软弱涣散,乡镇领导作用难以发挥,群众监督作用难以落实,出现“上面不好管,下面管不了”的困境,为村干部“微腐败”提供了客观条件。
基层政治生态不良。一些基层干部热衷于“办事找熟人”,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变成对“圈子”的忠诚,以“熟人”利益代替群众利益,以权谋私、优亲厚友、包庇纵容等问题层出不穷,败坏了基层社会风气。
干部法纪观念淡薄。个别基层干部法纪意识淡薄,将权力当作自己谋利的手段,鱼肉乡里,为所欲为,令群众深恶痛绝。
治理基层“微腐败”的措施和对策
治理基层“微腐败”是项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施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打牢根基,注重固本培元。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的监督检查,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严格基层党员发展程序,把好选拔任用关,选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腐败工作的重要论述,利用正反典型教育基层干部,增强反腐倡廉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开展党纪政纪普及宣传,挖掘家训家风、村规民约、德治礼序等乡土传统文化精华,培育积极健康的基层文化氛围,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基层社风民风不断好转。
抓住“牛鼻子”,夯实主体责任。坚持把“微腐败”治理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重要举措,细化和明确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的主体责任,切实把主体责任传递到每一个负有领导责任的党员干部身上,推动管党治党责任和压力向基层延伸;坚持“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今年以来,周口市查处“主体责任”落实不力问题49个,追究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的党员干部54人。
创新方式,整合监督力量。整合乡镇纪委及县直单位纪检机构力量,总结推广提级督办、区域联查协作、异地交叉办案等做法,实现由县级纪委实施线索管理、人员调配、组织领导“三统一”;督促基层纪委全面“三转”,理顺体制机制,调整内部设置,充实人员力量,解决基层纪委职能定位不准、人员兼职过多、力量单薄等问题,推动“三转”向基层延伸。完善地方党委反腐败协调机制,积极发挥基层纪委的牵头作用,重点建立健全线索和案件相互移送、通报制度,协调公安、检察机关形成查办基层腐败案件的工作合力。
突出重点,加大惩治力度。周口市坚持把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出台了详细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开展专项督查,对各类信访举报及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大起底、大排查,分门别类列出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分级分类直查快办。严肃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执法不公和集体“三资”管理、惠农政策、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工程项目等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法的乡(街道)干部、基层站所工作人员、村“两委”成员,净化了基层政治生态。
抓住“两层”,推行“四化三查”。以抓好“两层”(市直、县直中层干部和乡镇、行政村基层干部)干部权力监管为重点,推行“四化”(职权清单化、用权规范化、监督立体化、问责常态化),组织开展“三查”(查行政审批是否合规及时、查民生资金拨付是否及时到位、查群众举报违规违纪问题),以职权法定、权责一致、便民高效为原则,探索权责清晰、依法规范、科学高效、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逐步实现清单之外无权力、程序履行无任性、监督之内无盲区、追究问责无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