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而尽精微
《礼记·中庸》中有言:“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意指达到宽广博大的境界又深入细微之处,达到极端的高明又遵行中庸之道。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既登高望远、胸怀大局,又落细落实、积微成著,这一充满哲学智慧的经典古语,为我们干事创业提供了重要方法论。它要求我们在廉政建设工作中既要树立宏大视野、把握全局方向,又要深耕细作、精准发力,以辩证思维破解腐败治理难题,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供坚实支撑。
在“致广大”的视野中锚定方向。廉政建设从来不是孤立的工作,而是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根本利益的“国之大者”。缺乏全局观念,就容易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没有长远眼光,便可能在短期成效中忽视深层次的制度漏洞。因此,我们要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看清腐败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交织关联,把握“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战略逻辑。要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坚决斩断利益输送链条,清除政治生态中的“污染源”,让廉政建设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同频共振,确保每一项举措都服务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进人民福祉的根本目标。
在“尽精微”的实践中夯实根基。腐败问题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廉政建设的成效也体现在细微之处。从一张违规报销的发票到一次暗箱操作的决策,从一项权力运行的漏洞到一个制度执行的盲区,若不及时纠治,小问题就可能演变成大隐患。这就要求我们在监督执纪中炼就“火眼金睛”,以“微视角”发现“微腐败”,用“精准度”提升“震慑力”。要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领域,细化监督清单,完善廉政风险点排查机制,让每一项权力都在阳光下运行;要深化运用“四种形态”,精准把握政策界限,既坚决惩治腐败分子,又注重教育挽救失足者,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要健全基层监督体系,打通廉政建设“最后一公里”,让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无所遁形,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致广大”与“尽精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脱离“广大”的“精微”,容易陷入事务主义,迷失方向;没有“精微”的“广大”,则会沦为空洞口号,难以落地。唯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既胸怀“国之大者”,又做好“分内小事”,才能让廉政建设既有雷霆万钧的力度,又有春风化雨的温度。让我们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智慧为指引,既仰望星空明方向,又脚踏实地抓落实,坚定打赢反腐败这场攻坚战的必胜信心,知重负重、敢于斗争,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西平县纪委监委 闫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