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心桥”架入心坎 乡村振兴添温度
“以前总觉得帮扶是走个过场,现在纪委同志常来盯着,政策落实越来越实在!”郸城县城郊乡冷庄社区老党员王大爷感慨道。
今年以来,郸城县纪委监委将民政帮扶纳入重点监督清单,联合县民政部门成立专项督查组,通过“四不两直”走访、台账交叉核查、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帮扶资金发放、项目推进、政策覆盖等环节开展嵌入式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监督“三聚焦”筑牢民生保障网。聚焦政策落地堵点,督查组紧盯低保审核、临时救助等关键环节,通过“线上数据筛查+线下入户抽查”双线核查,严查漏保、错保、优亲厚友等问题。聚焦资金使用安全,在监督中创新推行“阳光台账”制度,要求帮扶资金发放全程可追溯。聚焦内生动力培育,启动“监督+服务”模式,一方面约谈驻村工作队负责人,要求细化帮扶方案;另一方面协调农业专家开展“田间课堂”,帮助村民掌握特色种植技术。
整改“三步走”问题清零见实效。立行立改疏堵点,对督查发现的“部分健康体检卡未及时发放”问题,责成县民政局成立流动服务队上门送卡,建立“红黄榜”公示进度。建章立制堵漏洞,推动县民政局修订《社会救助动态管理办法》,明确“季度核查+年度复审”机制,对已脱贫但存在返贫风险的农户实行动态监测,防止“一脱了之”。举一反三促提升,针对监督检查中暴露的基层民政队伍能力短板,联合组织部门开展“业务大练兵”,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剖析等方式,提升干部政策执行水平。
此外,该县纪委监委持续深化“监督护农”专项行动,紧盯衔接资金监管,对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实行“立项-招标-验收”全周期跟踪,严查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问题。整治形式主义顽疾,严查帮扶工作中“重台账轻实效”“拍照留痕代替走访”等不实作风,建立“群众点单、纪委督单”快速响应机制。推动产业长效发展,围绕大棚种植、手工编织等产业,监督落实技术培训、市场对接等配套措施,确保帮扶项目真正惠及群众。
随着监督触角不断延伸,民政帮扶工作正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下一步,该县纪委监委将持续以严的基调、实的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地“廉动力”,让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南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