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故事 :“暗账”操作现形记
“1999年至2004年,16间门面房租赁费应收1.6万元,为何账目显示零入账?”面对商水县黄寨镇纪委工作人员的质问,黄寨村党支部书记老胡的额头渗出细密汗珠。
今年年初,该镇纪委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监督时,发现黄寨村集体资产台账存在明显漏洞。经调取历史档案发现,1999年村集体建了16间门面房,约定每间年租金200元,但2004年前的村级账目显示该笔集体资产收入始终未入账。
该镇纪委立即成立工作组展开核查,通过比对原始会议记录、租赁合同与财务凭证,发现时任村党支部书记胡某某在未履行集体决策程序的情况下,擅自将门面房租赁费与村委历年欠款相抵。在走访9家商户取证的过程中,经营者均证实“租金确实用于抵扣村委赊欠的烟酒款及招待费”。
“当时村里财政吃紧,想着用‘暗账’化解‘旧账’,两全其美……”面对核查组摆在会议桌上的泛黄账册和商户证言,老胡承认了擅自坐收坐支的事实。最终,老胡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案件查办后,该镇纪委坚持标本兼治,打出监督执纪“组合拳”,一方面推行“一案三查”机制,既追究当事人直接责任,又倒查包村干部监管责任和村级监委会监督责任;另一方面出台《黄寨镇村级“三资”管理问责办法》,建立合同备案、收支公示、专项审计等5项制度,明确资产处置、资源发包、资金使用等“五必查”监督重点。同时,将该镇所有行政村的集体资产全部纳入动态监管,定期开展以案示警活动,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以有力监督维护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
“小账本连着大民生。”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大数据+”融合监督模式,通过专项巡察、提级监督、片区协作等方式,持续整治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权力寻租等“三资”领域顽疾,实现“查处一案、规范一域、治理一方”的综合效应,切实守好农村集体“家底子”,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王怡萌 曾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