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历史扬清廉风帆 做新时代卓越青年
古语有云:“清廉则民亲,腐败则民疏;公正则民赞,徇私则民怨,廉者得民心。”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廉洁文化始终是传统文化的精神脊梁。从包拯铁面铡权贵到海瑞两袖清风,无数清官廉吏以百代流芳的政德,涵养了浸润民族血脉的廉洁基因。作为青年一代,必须坚守清廉之风,怀揣一颗廉洁之心,把廉洁的基因传承好弘扬好。
历史的长河中,清官廉吏们以高尚的品格和无私的奉献,为后世树立了不朽的丰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朝名臣于谦,以其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形象,成为人们心目中廉洁奉公的典范。他以石灰自喻,展现了不畏艰险、坚守清白的高尚情怀。于谦为官期间,忧国忧民,力主严惩贪官,轻徭薄赋,深得民心。他不仅在诗中表达了对清白人格的追求,更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着清廉的理念,成为廉洁奉公的典范。
历史的兴衰更替,无不与清廉息息相关。强汉盛唐的辉煌,离不开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汉武帝时期,任用贤能,轻徭薄赋,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唐太宗李世民,秉持“以史为鉴,以民为本”的理念,推行廉洁政治,成就了“贞观之治”的佳话。反之,当腐败滋生,王朝的根基便开始动摇。东汉末年,宦官专权,贪污成风,最终引发黄巾起义,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明朝中后期,严嵩父子把持朝政,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加速了明朝的衰落。历史一次次地证明,清廉是国家昌盛的基石,腐败则是社会发展的毒瘤。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应当深入探究历史,汲取清廉力量,扬起清廉风帆,在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章。青年要在成长拨穗期扣好廉洁自律的“第一粒扣子”,在成长黄金期系好廉洁自律的“安全带”,正心明道、怀德自重、修身律己,笃守内无妄思,笃行外无妄动,更好堪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扬清廉风帆,还需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个人修养上,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远离低级趣味与不良嗜好,做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而增强廉洁意识与道德操守。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的青年,当以历史为镜,以清廉为帆,乘风破浪,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构建清正廉洁、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让我们铭记历史的教训,传承先贤的清廉精神,在清廉之风的吹拂下,放飞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河南工业大学 李远宏)